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字数相近,内容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和描写:
---
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翻越险峻的雪山,涉过泥泞的泥湾,穿越茫茫的草地……
那种环境的艰难与恶劣,语言难以完全描绘,唯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艰辛与苦楚!
饥饿和严寒时刻考验着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一不小心就可能失去生命……
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一个年幼的孩子,要经历这样的一切,是何等的艰难与不易!
今天就来介绍七位在长征时期年龄最小的孩子,其中最小的竟然只有19天大。
只有19天大的贺捷生
贺捷生是贺龙和蹇先任的女儿。
展开剩余87%她出生于1935年11月1日,距离红二方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仅仅相隔18天。
父母为此忧心忡忡,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蹇先任决定将女儿带在身边,陪同丈夫贺龙一起踏上长征路。
贺捷生便这样跟随父母,在马背上简易的摇篮中,开始了她生命中第一段艰苦卓绝的旅程。
可以说,她的生命起点就与这场伟大的长征紧密相连。
1996年,贺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
2013年,她凭借散文作品《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获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优秀散文奖。
2022年,贺捷生87岁,祝愿她健康长寿,平安喜乐。
不到9岁的苏力
苏力生于1926年。1934年,年仅8岁的她,家乡迎来了红军的到来。
年幼的她毅然投奔红军,留在红四方面军第31军的被服厂,成为一名“小红军”。
1935年5月,她随部队踏上了漫长的长征之路。
一路上,依靠哥哥姐姐的照顾与自己的坚韧意志,她跨越了草地与雪山。
苏力曾坦言:“长征是我革命生涯的起点,长征精神深深激励并影响着我的一生。”
2022年5月21日,这位老人因病在瑞金医院辞世,享年95岁。
让我们向这位坚强的苏奶奶致敬!
9岁的向轩
向轩于1926年3月出生,母亲是贺龙的五妹贺满姑。
母亲早年牺牲,向轩年仅2岁。1933年,他7岁时便加入红军,跟随贺龙辗转南北。
9岁那年,他随部队开始了艰难的长征。
他回忆道:“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站岗放哨时经常调皮,最喜欢在那一坝稻田里奔跑玩耍。”
后来,向轩随部队抵达陕北延安,随军进军大西南。
历经征战,身上留下了26处伤痕,至今仍有弹片残留体内。
2022年,95岁的向轩依然健康平安,祝愿他长寿幸福。
只有11岁的王新兰
王新兰出生于1924年,四川宣汉人。1933年红四军进入四川时,她才9岁。
虽然年幼,她在家人的熏陶下,早已明白许多革命的真谛。
后来在姐姐鼓励下,她鼓起勇气参加红军,被分配到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委员会工作。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展开长征,11岁的王新兰也随军出征。
她与战友们一起翻越高山,跨过冰雪,经历种种苦难,从未落后,始终坚强前行。
依靠战友的帮助和自身的坚持,她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后来她嫁给了开国上将萧华,携手共度46年,并获得上校军衔。
2022年,97岁的王新兰依然健朗,祝她健康长寿。
年仅11岁的张爱红
张爱红参军时年仅11岁,人们亲切地称她“红小丫”。
在漫长而艰苦的征途上,她从不抱怨疲劳。
她负责队伍中的宣传工作,为了鼓舞士气,学会了山歌、快板、小鼓等多种表演形式。
她是队里的开心果,常带给大家欢乐。
行军途中,她患上了伤寒,但为了不拖累队伍,她坚决请求留在原地治疗。
在战友的照料和鼓励下,她最终康复,重新跟上队伍。
红军长征本就是人类历史的奇迹,而年幼的张爱红能坚持走完整个长征,更是难得的人生奇迹。
12岁的杨世才
1935年,年仅12岁的杨世才离开家乡,跟随红四方面军踏上长征。
出发前,他将一张布币交给来看望他的木母亲,作为回家时的盘缠。
那张布币长19.5厘米,宽8.5厘米。
尽管生活艰难,木母亲一直珍惜着这张布币,从未轻易使用。
战火纷飞,儿子杳无音信。
直到四川解放,1950年,杨世才终于回家,与母亲重聚。
12岁的马忆湘
马忆湘出生于1923年,湖南永顺人。11岁时成为童养媳。
由于公婆常年对她施以拳脚,她偷偷逃回了娘家。
恰逢贺龙率部在她家乡取得胜利。
听闻红军为人宽厚,不打人也不骂人,她决心加入红军。
经过努力,她成为红二方面军的一员。
1935年,红二方面军开始长征,年仅12岁的马忆湘也参与其中。
1955年,她被授予少校军衔。
她创作的长篇小说《朝阳花》被誉为红色经典著作之一。
2016年9月,马忆湘因病逝世于广州,享年93岁。
结语
11、12岁的我们,那时可能还在玩泥巴,从这头坑跳到那头坑……
再看看他们,怎能不让人感到惭愧?
他们的一生,是革命与奋斗的一生。
从年少走到白发苍苍,始终为国家的事业奔忙不止。
他们的伟大,将被这个时代永远铭记。
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你觉得这个版本如何?需要我再调整风格或加点什么细节吗?
发布于:天津市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